新年献词:唐吉柯德的梦

同志们对不起我来晚了(笑)。2014年,默坛和浅见以一种极为仓促而狼狈的方式出现在大家的面前。在新年伊始,我想谈谈关于默坛和浅见的起源和发展,当然更重要的,是愿景。

默坛始于14年八月份。我个人是极讨厌QQ这个软件的。然而当时我们素未谋面,仅仅通过一个QQ群维持联系,因此虽然很不满鹅厂(互联网从业者对腾讯的戏称),也只能忍受QQ带给我的诸多不便和糟糕的用户体验。清华、北大等校均有自己活跃的论坛,我也受此启发。于是默坛就在仓促中被建立了起来。后因各种技术上的问题,默坛被重建并人工恢复了部分数据。因为服务器开支实在太大,默坛访问速度一直很慢,甚至有些同学至今无法正常打开。我在此顺便表达歉意。

不难看出,默坛的创立是唐吉柯德式的:竟然妄图以一己之力改变300余人的互联网使用习惯!论坛这种社区形式,已经逐渐淡出了位于后Web 2.0时代的我们的视野。微型化、碎片化、移动化的互联网发展趋势让人们不再有耐心打开一个网页,而宁愿多刷几条微博、说说或朋友圈。这种趋势没有错。它的确为人民群众带来了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便利。然而在我看来,这种变化不应该太多影响到高知群体。高知群体会用朋友圈、微博等作为社交工具和消遣,却不愿意作为知识和严肃的消息获取来源。众所周知,朋友圈、微博上的内容良莠不齐。每次我扫视那充斥着“是中国人就转”“其实宇宙是一个天大的骗局”的朋友圈时总有种民智退化的感慨。他们仍然需要一个“姿势(实际上是‘知识’,此梗出自蛤蛤)水平”类似的群体组成的可供深入和延伸讨论的优雅的社区。比如正和岛。

然而这需求毕竟是小众的。愿意贡献内容的人是按比例的,而论坛提供的内容却是绝对的确数。本校学生本才300余人,假定有百分之一的人愿意贡献内容,那么贡献的内容肯定不足以维持用户粘性。假定本校学生规模发展到3万,每日默坛上的内容增加近百倍,方能够提供足够的内容以保留读者。

默坛的愿景是为各位提供一个能产出优质讨论而形式优雅的社区,一个没有签到、没有广告、没有道具、没有回复可见、没有积分和花哨界面的社区,一个让在校生能在此共享信息并产生思维碰撞的社区,一个能让毕业生仍有欲望常来看看以获得启发的社区、一个维系着校友间的认同的社区。

可惜到目前为止,这不过是唐吉柯德式的梦罢了。

让我们将目光转向浅见。浅见从14年10月份开始萌芽、筹备,到11月上线。浅见的萌芽缘于香港的占中事件的相关讨论。当时我在国际互联网上看到了各种针锋相对的观点:有看似幼稚的、有看似中庸的、也有看起来就是找抽的……各色观点我早已淡忘,然而感染我的是那种自由的讨论氛围。诚如沈祖尧校长在第一次圆桌会议中说的,在分布曲线两端的人太多不是一件好事。然而,若是人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却因畏惧他人的眼光而噤声,这种观点与意识形态的冲突将永远埋藏于暗处。左的人会更左,右的人会更右。

浅见致力于提供一个可供匿名或实名发表自己的观点与作品的平台。这样,正如浅见之名,任何或许成熟或许不成熟的观点和创意便可以自由地被发布而无需担心个人名誉。“观点”不限于政治与社论,还可以是文学作品与文艺评论、照片、图画、游记、黑历史以及任何自己想要分享的原创内容。浅见的愿景是让不同思想碰撞从而合而为一、让一个思想或观点因众人不同的思维而分裂为多个派别以求真理、让不成熟的东西在众人的理智下成熟……

令我欣慰的是,浅见到目前为止发展比预期的要好。内容的数量和质量远超我的预期。在此要感谢在浅见撰稿的张乙凡、汪齐超和只有匿名ID的同学们,是你们让浅见走到今天这一步。同时我也很感谢任何在浅见文章下评论的实名或匿名的同学们。最后,我要特别感谢在《关于深圳限牌的一些看法》中愿意打这么多字来批驳原文的 Harry Lin 同学。这种争论是求真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也正是我日夜翘首以盼的。

浅见在2015年将有线下和线上的杂志期刊出版计划。由于匿名制度导致出版过程中的版权问题仍在考虑中。届时敬请期待相关预告,相信不会令各位失望。

希望浅见不是唐吉柯德的梦。

默坛和浅见的筹备、创建、宣传、维护以及一切的一切一直到目前为止只由我和郭宇翔完成,现在看来已是力不从心。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看山也兼具岭与峰。默坛和浅见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智慧,我们期待你们的加入。

2015,愿梦成真。

Alan Chen
2/1/2015
于 束河古城 K2国际青年旅舍 209

guest
1 评论
oldest
newest most voted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Eric.Guo
管理员
8 years ago

如果你有意愿加入我们
猛戳下面的网址(^_^)

join.cuhkmotan.t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