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驳《由“天桥事件”引发的惨案》

嗯,看标题大家应该都知道我想干嘛了,我就直接开始了。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事情的经过
-2015年11月21号上午9时左右,LGU连接信息学院的红绿灯正式取消,天桥正式开始使用
-当晚,某同学(女生)的室友A(当然也是女生)路过天桥时,“看到一名很年轻的长发妹子被男子亚在灯火通明的人行道上,一边哭喊着变态救命,尖叫着,后来有一群外国人走过来把女生就走了,男的被围住了”(朋友圈原文引用)
-“20分钟后,该同学的室友B(女生)看到与A描述一致的妹子站在寝室楼底下哭着打电话(希望不是)”(朋友圈原文引用)
-某同学(女生)在听自己的室友A和室友B叙述了这两件事情之后,对自己的安全表示担忧、同时也希望能够让身边的人提高安全警惕,发表了一条朋友圈(这点是笔者作为女生的感同身受的脑部,同时可以由该同学的朋友圈最后一段话“天黑以后一定要找两个人以上一起走 或者赶紧找一个战力高强的男票 女生一定要注意安全 ”得到体现)
-由于事件内容的严重性,该条朋友圈迅速在LGU交际圈内扩散开来
-某作者,对于我们的朋友圈发布者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也得到了不少的转发量
-那么现在,由我,对于该作者的分析过程进行反分析。

该作者的第一段也像我们一样,回顾了一下事件过程,但是他将重点偏移为“受害者疑似LGU学生的恶性暴力事件”,为什么强调这个重点偏移呢?接下来我们会有相关解析。

第二段该作者提出一个观点:“堆积太多的不满和失望,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剧烈的爆发。或许是为了发泄对只能使用天桥的不满,朋友圈的撰写者使用了一些夸张的成分”

先不说该条朋友圈的主要目的不是抨击天桥,而是对安全问题的担忧。先不管那些用词到底是否夸张;就算一定非得说人家夸张了,人家是发朋友圈,不是新闻通告,在受到冲击的情况下,情绪上比较激动,不太注意措辞,撰写朋友圈后直接发送,不会进行修改,也是很正常的。

第三段中作者说道,”在我的微信里某位女同学站出来指出,在宿舍楼下打电话的人是她,而她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这就是作者第一段为什么要偏移重点的原因了吧:我的朋友就是那个在宿舍楼底下的女生哦~她说她没事哦~你们这群傻逼传的是谣言哦~

你是逗吗?朋友圈的撰文者,有说过宿舍楼下的那个女生就是天桥那个女生吗?宿舍楼下哭的那个女生没事,就代表天桥那个女生没事吗?还是你觉得只要不是LUG的学生出事就不算出事吗?

好的,接下来作者开始了整个事件的“深层次”剖析:

1.我们真的有那么娇弱吗?走不得夜路怕不得黑?
他由他开始参加招生的父母反复询问的安全问题和舍友相处问题,证明出孩子们有很多地方没做到位,没有做到让父母放心。拜托,儿行千里母担忧,父母的担心跟我们的成熟度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父母对我们的关心难道能证明我们的娇弱吗?

至于单独走夜路可怕吗?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近些年发生的令人担忧的新闻,某某地某某女生晚归被QJ,某某地某某女白领独自夜跑被杀,大家自行百度,我懒得码字举例了。

该作者作为一个男生,站着说话不腰疼,一厢情愿的认为女生不走夜路就是怕黑,怕黑等于娇柔。

一、这是安全问题不是怕黑的问题。

二、老娘就怕黑了怎么的吧,我还不能怕黑吗?

三、我怕黑我也不娇柔好吗?20斤的快递随便搬好吗?但是真的打起架了,大部分女生还是分分钟被秒杀好吗?

2.我们真的有自我意识吗?转之前想想事件的真实性。
这条观点是正确的,我也赞同大家在转发朋友圈之前,要有自己的思考,而不是简单的动动手指。但是该观点的分析的逻辑依旧混乱。

先是承认了龙岗区的混乱,然后又说跟天桥没关系。
天桥建成之后,要走过信院门口到天桥的那一段林荫路哦~有人埋伏在小树林里,也未可知哦~~可能会有猥琐蜀黍把你拐走哦~~之前红绿灯是不用过小树林的哦~~

好的,巨大的漏洞开始了:撰写者目睹了整个事件,便将思维引向是由“天桥”而让“疑似本校女生”的人受害。
朋友圈的撰写者不是事件目击者哦,是室友A哦,人家人家自始至终没说那是同一个人哦,是你自己脑补受害者和哭泣者是同一个人哦!

3.这位同学(按照上文作者还是在指文章的撰写者)在目睹了整个事件过程中,为什么不挺身而出。
不管目击者到底是谁,关于这一点,我只想说,站在一个女生的立场上, you can you up!
至于报警,我们无法判断该目击者是否报警,或者说人家其实被吓傻了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这个过程就结束了,还没来得及报警,对于一个不清楚的情况进行评判,很不妥当。

最后嘛,作者说了自己对学校的很多不满,然后说我们不能为了宣泄自己的不满而制造一种缺乏安全感匮乏的行为。热烈鼓掌!至此,该作者已经将一个发布朋友圈的行为,上升到了恶意制造恐慌的行为!

也许有人会说,作者真正的目的在于激起大家理性思考的能力,该朋友圈的撰写者应该要理性思考,要求证一下真相什么的再发朋友圈。从理性上,是应该这么做,大家要提高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应该人云亦云;从事实上,这是具有不可操作性的,她没有这个能力去进行求证,更何况,她的初衷是提醒大家注意安全;更何况大量的转发,也不在她的预计范围之内。

如果不是她的朋友圈,也许不会有人在意我们的路灯设计有多么的不合理(几乎完全被树木遮挡),我们的安保系统还存在欠缺,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原来坏存在着么多潜在的危险。与其在这里抨击一个女生的朋友圈是多么的有问题,为什么不对学校进行建议,难道真的要等真的出事之后才来追悔莫及吗?

综上,完毕!不署名,不道歉!就酱!

guest
35 评论
oldest
newest most voted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Kurima
7 years ago

棒!

Anonymous
Anonymous
7 years ago

“天桥事件”发展到这一步倒也是出乎意料了。
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第一个评论,我只想说,妹子(应该是妹子文风),表白你

Anonymous
Anonymous
7 years ago

Anonymous
Anonymous
7 years ago

说得好。

深壹
编辑
7 years ago

妹子你文风太萌,被萌翻了,我赞同?顶一顶

Anonymous
Anonymous
7 years ago

赞同!!棒!

7 years ago

如果文字没有暗示性,怎么发都可以;但是如果文字有暗示性,你就不能随便发。

yy
yy
7 years ago

有道理,其实在看那个《由天桥事件引发的惨案》时觉得那个作者写的也是毫无逻辑,然而还被那么多人转了。。。感觉也是666

Anonymous
Anonymous
7 years ago

關於天橋事件,我認為男生的發言權小於女生,更何況有男女朋友的人。

Anonymous
Anonymous
7 years ago

首先,我赞同作者的部分观点:我们不能强求女生变得强大,也不能强行说同学们娇弱。
但是,传谣毕竟是传谣,如果你发了朋友圈,你就要为这个行为负起责任。作者一直在说发朋友圈的人没有说“是同一个人”(的确没有说),但是为什么要在后面加上一个修饰语“室友B看到和室友A描述一致的”?显然,发朋友圈的同学是在暗示:是同一个妹子在打电话。
如果原话换成“室友B看到一个妹子在楼下哭着打电话”,联系上下文,还会有同样的效果吗?我表示怀疑。
像央视发“中国内地被炒到几万元的iPhone 6实际成本仅1227元”这条新闻,不错,它是在描述一个事实,但是如果它真的没有话外音,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网友对它口诛笔伐。
有些话,如果带有强烈的暗示性,在发之前一定要慎之又慎。毕竟人不是纯理性动物,人是会受到情绪感染的。
就算情绪再怎么激动,也请求证求证再求证——这既是对当事人的尊重,也是对朋友圈朋友的尊重,更是对舆论的尊重。

Anonymous
Anonymous
7 years ago
Reply to  Anonymous

赞成楼上。大家没有安全感多在于觉得那个受到袭击的女生可能是身边的某人,下一个受害者可能是同样学习到很晚的自己。如果只是想告诉大家要注意安全,去掉所有的暗示性文字也是能表达清楚的。这条朋友圈确实让多数同学产生恐慌,对封路的决定更加不能理解。也许不算是恶意传播负面情绪,也存在无意中传播负面情绪。

Anonymous
Anonymous
7 years ago
Reply to  Anonymous

我觉得那只是猜测吧 当然 暗示意味确实存在 这不对 i然后朋友圈内容本来只有一部分人可见 但最后删掉后还是有人直接拿截图转载 是不是也有问题